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业内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新闻 > 详细信息
 
常态化监管促中介机构履行好把门人职责
发布日期:2016-06-13   来源:    浏览次数:137     『 返回

会计师事务所是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门人”,在保障投资者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再融资与并购重组业务量逐渐增长,资产评估也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作为市场“把门人”的审计机构、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介机构是否能勤勉尽责、秉持执业独立性,是否能切实发挥好鉴证、把关作用,是确保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一环。

 

  检查力度加强效率大幅提高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和落实监管转型,强化对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证监会组织各派出机构开展了2015年审计、评估机构监督检查,相关工作已于前期结束。

 

  据悉,本次检查延续了过去两年的大范围和强力度,旨在督促审计、评估机构加强内部治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

 

  据了解,2015年,证监会系统共对32家审计机构、23家评估机构进行了全面或专项检查,累计抽查285个审计或评估执业项目。其中,对7家审计机构、3家评估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抽查执业项目107个;对178个审计或评估执业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全面检查是对审计、评估机构的内部治理、质量控制体系、独立性和具体项目执业质量开展的全方位检查;专项检查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对审计、评估机构具体项目执业质量开展的全流程或重点环节检查。”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至于检查关注的重点,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日常监管反映集中、投资者关注度较高、对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影响较大的审计、评估机构及其执业项目,包括客户经营业绩大幅波动的、客户有经营业绩要求的、涉及复杂会计问题的审计项目和评估增值幅度较大、前后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的评估项目。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消灭存在的一些问题,督促中介机构扮演好‘把门人’的角色,同时,督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等做得更加规范。”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

 

  他同时透露,像这样的检查属于常规检查,并非所谓的“一阵风式”的检查或者说是要掀起“检查风暴”,并且,这样的检查以后将会呈现出常态化。

 

  业内人士表示,就当前资本市场而言,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贯穿始终。在对市场经营主体放松管制的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尤为重要。

 

  同时,发达资本市场经验表明,加强对包括审计评估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的监管,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将对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监管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当然,市场化改革下的“放权”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市场人士表示,在放松对市场经营主体行政管制的同时,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安排,以保证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维护市场健康有序运行。审计机构从事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来自于证券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其执业质量直接服务于公众利益,对于保证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证监会正从主体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就功能监管来说,其核心是根据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能够实现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协调。记者了解到,现在的检查已经不再单纯对某一个交易事项进行检查,而是对从业务承接到项目完成整个执业流程的检查,同时根据检查的具体需要,适当延伸检查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服务对象,检查力度大大加强,效率大幅提高。

 

  执业质量总体改善

 

  问题仍存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审计、评估机构监督检查中发现,审计、评估机构在内部治理和项目执业质量等方面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看,审计项目执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流于形式,未根据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对舞弊风险重视不够;二是未针对已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结果与后续审计程序“脱节”;三是抽样、监盘、截止性测试、函证等审计程序明显不到位,比如抽样比例明显偏低、未实施监盘抽盘等,又如函证范围不当、未对函证过程保持控制、未对回函不符事项进行调查等;四是关键项目的审计问题频发,在政府补助、循环贸易、关联交易、资产减值等方面的审计问题十分突出,如对政府补助审计时,未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满足政府补助确认条件及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适当性等。

 

  在评估项目执业中,一是重要评估假设和评估参数与被评估企业的历史及现实情况或所在行业的普遍状况不符,且无合理解释与说明;二是评估中涉及的关键数据缺乏评估依据,如收益法中对未来价格和销量的预测、市场法中可比公司的选择、成本法中重要设备的询价等依据不足;三是对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当,未充分考虑评估对象以及资料收集情况等;四是未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履行适当的现场调查程序;五是未对委托方、评估对象提供的评估资料进行独立分析、调查与判断,简单直接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估测算,这一问题在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评估项目中尤为突出。

 

  在评估报告和评估说明方面,一是披露不充分,对与评估结论直接相关的重要事项,或对报告使用者理解评估结论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未能进行充分揭示;二是披露同质化,对评估方法的选择理由、对不同方法下评估结果的选择理由等披露千篇一律、简单重复;三是披露的评估程序与实际执行的程序不符,照搬评估准则或报告模板,“说得多,做得少”;四是简单错误频出,部分内容引用错误、个别数据前后矛盾,甚至存在报告内容与被评估对象明显不符的情况。

 

  工作底稿编制和管理不规范则是审计、评估机构存在的通病。工作底稿是维护审计、评估业务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特别是审计、评估机构合法权益的有效记录,理应加以重视。但检查发现,多数项目的工作底稿内容不完整、不规范、“留痕”不足;部分工作底稿索引缺失错乱、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个别工作底稿甚至存在未记录主要工作的情况。

 

  在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方面,一是部分审计机构在总分所间的一体化管理还不完善,尚未达到业务、财务、人事、技术标准和信息管理上的实质性统一;二是部分评估机构内部管理不健全,对职业风险基金的管理不规范,存在知悉部分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其他机构执业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问题;三是部分审计、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部门人员不足,质量控制复核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如对工作底稿中存在的简单错误,部分“多级”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都未予发现并更正。

 

  独立性是审计、评估机构的灵魂,但是,在检查中发现,从业人员及其近亲属违规买卖股票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不少审计、评估机构的从业人员或其近亲属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证监会调查。

 

  29家次中介机构

 

  129人次从业人员被处理

 

  审计、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存在的上述问题,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资产评估准则》的相关要求,也违反了《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结合执业问题的严重程度,证监会对9家次审计机构及38人次注册会计师、5家次评估机构及27人次资产评估师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此外,各证监局根据检查情况,对8家次审计机构及52人次注册会计师、7家次评估机构及12人次资产评估师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记者了解到,上述提及的审计、评估机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其他审计、评估机构中也普遍存在。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数量众多,而审计、评估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检查中被屡次发现问题也是常见的现象。

 

  对此,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对机构开展检查,其实也是提醒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审计、评估机构,在今后的执业中,要珍惜声誉,勤勉尽责,改变过分看重业务规模、轻视执业质量的发展思路,做大的基础上更要做强;要明晰定位,坚持独立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做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

 

  同时,要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特别是加强在人员配置上的投入;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对新业务领域、新执业规则的学习,准确地把握监管规则,切实保证执业质量。

 

  业内人士表示,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价、投资者权益和市场稳定影响重大。市场需要各相关主体归位尽责,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约束。现场检查是日常监管的重要抓手,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相关机构和个人,有利于督促其更加勤勉尽责、规范执业,把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关,将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人士同时称,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与证券监管目标具有相对一致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监管的延伸。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加强对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督检查将成为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曾表示,今后,证监会将结合资本市场改革要求,继续加强对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不断强化审计、评估机构的把关责任,以现场检查为抓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监管转型,提高监管效能。通过督促审计、评估机构规范执业,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闽ICP备11020251号-1] 版权所有 (©) 福建天联机构 | 技术支持:35互联